1、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
2、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4、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5、导入 检查预习,由《曹刿论战》引入对《左传》的介绍,再引出本课。
6、②倾听别人意见,完善自我,提高修养;
7、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8、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9、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10、分析烛之武这一形象,他是如何说退秦师的?
11、②郑伯——善于纳谏、勇于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作为一国之君,能主动自责,可见其肚量和情真意切。况且郑伯不止于自责,还能指明郑国灭亡的后果。诚意和透彻的分析终于打动了烛之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2、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13、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14、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15、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16、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17、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
18、③晋军函陵(军,名词做动词用,驻军。)
19、诵读提示:从“秦晋围郑”开始到“君亦无所害”。要读得平稳,不卑不亢,到揭露晋国的贪婪和出尔反尔时,毫不留情的批评带有愤激之情。
20、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21、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22、⑧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出使的人)(供,供给)
23、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24、掌握文言句式及实虚词,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方法;
25、有恶意的闲人”与“无恶意的闲人”
26、B(按照语境这里应该是“做客”。“做客”指临时短期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指长期流浪寄居在别处,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他乡”)
27、⒈对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8、诵读提示:晋侯的话要缓慢,体现他的深思熟虑。
29、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30、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D )
31、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因为)(礼遇,以礼相待。)
3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3、③、主体:主体是导语 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34、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35、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36、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37、《再别康桥》一诗中,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这对于表达主题起什么作用?
38、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9、③、社论: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它代表着报社的言论,最集中地体现某种立场、观点,常常及时地评述当前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或问题,以言辞明快犀利,论理深刻、透辟的特点来吸引和影响读者,起到感染读者的号召性作用。
40、注意思考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
41、学习烛之武临危受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2、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43、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②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④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4、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
45、了解《左传》常识,在文中揣摩其特色
46、导入: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大家集体背诵。
47、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48、诵读提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语速较慢,晋/军/函陵,秦/军/泛南(齐读)
49、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50、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51、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52、晋侯对于撤军说了几点理由?你认为哪点最重要?
53、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54、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5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56、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57、学生齐读(把握感情,疏通思路)
58、③、快:时效性 ④、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59、理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思路?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60、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61、⑧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⑨君亦无所害(害处)
62、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63、劝谏艺术对于现代人有怎样的意义?
64、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因为)
65、③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
66、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67、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68、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69、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下列十五个词语:
70、回忆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并结合书下注释、课后介绍了解《左传》。
71、反复: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
72、①、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②、短:消息要求短。
73、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74、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7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76、古话说:伴君如伴虎。披“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大勇,而作为君王更需要虚心采纳方可成就伟业,你还知道哪些善谏忠臣和善纳明君?
77、②、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
78、②晋国曾对秦国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79、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80、面对国难,郑国的君臣如何应对?
81、④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推辞)(尚且,还)(同“矣”)
82、请学生自读课文,并试图口译全文,并完成课后第一题:
83、通读全文,注意揣摩语意、语气,了解词语的意义、用法。
84、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85、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依据题目了解故事梗概。
86、①保全郑国有利于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87、③魏征与唐太宗: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殁,朕失一鉴矣。”
88、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89、赏析作者刻画和表现烛之武思想性格的艺术手法。
90、弄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91、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92、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如,像)
93、②且贰于楚也: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94、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95、⑵《左传》以叙事为主,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请学生体会(讨论,提问)
96、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7、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98、③巧妙地掌握秦伯的心理,一番话便说服了秦伯,说明烛之武是个不卑不亢、机警善辩的外交家。
9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100、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10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102、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103、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104、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105、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106、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07、③“无礼于晋”、“贰于楚”之事也是小事,晋郑间并无深仇大恨,且与秦关系不大,所以危急情形尚可缓和。
108、④之所以能够抓住秦伯要害,是因为他对郑国这样一个小国的地位、力量以及兵临城下的局势了如指掌,说明烛之武还是个审时度势、统观全局的政治家。
109、选出括号中对加粗字作用或修辞手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
110、掌握重点词语、文言特殊句式。
111、⑥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2、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113、①邹忌与齐威王: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听取群臣的意见,于是有“战胜于朝廷”的美谈。
114、里应外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115、⑤、 why:何因 ⑥、how:何果
116、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117、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汜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托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118、百舸(gě)橘(jú)子洲廖(liáo)廓
119、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120、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121、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122、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12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124、烛之武从临危授命到智退秦师完成了什么样的一个形象呢?
125、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126、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127、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128、④两军分兵驻扎,使郑有机会单独接触秦君。
129、烛之武成功了吗?他用了什么方法成功的?
130、④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131、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132、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133、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134、⑥如果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135、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136、①、when:何时 ②、 where:何地 ③、who:何人 ④、 what:何事
137、一士兵上:报,秦军已撤,只留芑字逄孙杨孙驻守郑国。字犯:大王,秦背信弃义,请让我率军攻击他们。晋文公:慢,如果没有这人,我做不了你们的国君,凭借他人力量却攻击他,这不仁义;失去自己的盟友更不明智;用混乱代替和平,这不符合打仗规则。我们还是撤军。众将军,班师回国。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