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里的名句?出师表名句

htry5hjF762024-06-15 04:10:04

一、出师表名句

出师表名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资料拓展: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文章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这篇文章入选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九年级下册教科书。

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

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消早悄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不睁樱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

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拿渣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

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

以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二、诸葛亮出师表经典名句

诸葛亮《出师表》经典名句:

1、愿早托孤于一人为可安。

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4、亲贤臣,远小人。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0、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12、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15、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主要意义在于表达了:

1、《出师表》体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在文章中,诸葛亮深情地回顾了先帝刘备的遗愿,表达了自己对兴复汉室的决心和信念。他指出,蜀汉的兴衰存亡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命运,必须全力以赴,克复中原。这种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体现了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和忠诚精神。

2、《出师表》展示了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劝勉和期望。诸葛亮在文章中明确提出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后主的期望和劝勉,希望他能以国家为重,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这种对后主刘禅的关心和期望,体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

3、《出师表》对中国古代忠臣劝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忠臣劝谏文学在历史上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出师表》作为忠臣劝谏文学的典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古代政治文化的独特视角。

三、诸葛亮《出师表》的名句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白话文: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白话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白话文: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写作背景:

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四、《出师表》中的名句有哪些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译文: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译文: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译文: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

扩展资料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

经过几年的努力。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以图中原。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

今日更新
热门排行
随机文章
热评文章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