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区别
一、定义的区分:
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2、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
3、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4、烘托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二、作用不同:
1、对比作用是为了突出人和事物的特点,这两种事物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对比只是为了突出各自的特点,是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2、衬托作用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
3、烘托作用通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和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来烘托心情。
4、渲染作用通过环境描写,从正面着笔,层层铺叙,营造意境,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范畴区分:
渲染、烘托、衬托属于写作手法,而对比属于修辞手法。
扩展资料:
意象和意境除了衬托,对比,烘托,渲染还有比喻和象征: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词。而且是有相同点,不同类,熟悉的事物。象征也有象征本体(象征意义,也就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象征客体(具体事物)和象征词,如象征。
第一,它们的侧重点不同,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可观的,直接的,而象征是由象征词连起来的词语,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是需要靠联想和想象。如鸽子象征着和平。
第二,它们的作用也不同,比喻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俗为生动,化陌生为熟悉,象征却恰恰相反,即把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衬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渲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烘托
二、怎么用对比的写法写一个句子
用对比的写法写一个句子方法如下:
一、对比和衬托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二、对比与类比
1、对比双方对立、相反或有差异,对比是为了强烈突出其中一方
2、类比双方较为接近,大致无差异
三、黄瓜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特点
对比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那么你知道对比的写作作用吗?下面请看表现手法对比作用的详细内容!
表现手法对比作用
一、对比的种类
对比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所谓的横向对比,就是将几个不同的人、事、物进行对比。例如将黄瓜、丝瓜、苦瓜进行对比,将张三、李四、王五进行对比。所谓的纵向比,就是将一个(类)人、事、物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来的物象、特征、行为等进行对比——是一个或一类事物自身的比较。例如一个孩子,三岁什么样、五岁什么样、十岁又什么样,这个孩子没有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是自己不同年龄段长相的对比。这里的说的“纵向”就是指“沿着时间顺序排列”。
二、对比的五种功能(作用)
在写作中,为了实现以下目的时,必须使用对比这种技法。
1、突出不同点。既包括一个(类)事物与另一个(类)事物之间的差异,也包括一个事物不同时间点表现出来的差异。表现、突出不同事物间的差异,运用横向对比。例如:张三本次考试总成绩215分,李四422分,这样一对比,张三和李四的差异——成绩高低,就明显的表现出来了——突出了张三成绩低,李四成绩高。表现或突出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用纵向对比。例如,这个孩子三岁时0.8米,五岁时1.25米,二者一对比,孩子的身高的差异就凸显出来了。
2、突出相同点。既包括一个(类)事物与另一个(类)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也包括一个事物不同时间点表现出来的共同点。表现、突出不同事物间的共同点,运用横向对比。例如:张三体重187斤,李四188斤。二者一对比,他们二人身体肥胖的共同点就体现出来了。表现或突出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点的共性,用纵向对比。例如,这个孩子三岁能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五岁时能流利读报,二者一对比,孩子天资聪慧的共同特点就凸显出来了。
3、突出对比项中某个事物的某个特点。对比是把双刃剑,将甲乙进行比较,在突出甲高的同时,必然突出乙低。然而在写作过程中,记叙文总有主要人物(小说成为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之分,文章侧重表现的是核心人或核心事物,因此我们分析时,面对同时突出甲高、乙低时,要明白,作者要凸显的是表现的核心,如果一篇文章几种表现的是甲,我们回答对比的作用时,就只谈突出了甲身材高,而不回答突出乙身材矮小,因为乙的引入与甲构成对比,是为表现甲服务的。要准确判定表现的核心。例如,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对着甲的家长,指着甲说,这次考试你儿子考了728分,而他的同座,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时间,才考了400来分。在这个语境中,甲和他老对对比,既能突出甲的成绩高,又能突出甲同座的成绩低,但因为老师此时是跟甲的家长在说话,显然要表现的核心对象是甲,因此这一组对比的作用就只有——突出甲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了。
4、突出事物的发展变化。纵向对比是表现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写作手法。要表现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沿着时间先后顺序,采用一个时间点一描述的方法,将事物不同时间点的表现依次呈现出来,这个事物在不同时间点表现出来的特征、特点自然就带着彼此比较的属性,也正因为这种比较的存在,我们就能非常明显地看到一个事物是否发生了变化。例如:文字最初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叫做甲骨文;后来又为了雕刻使用方便,刻在竹片或木片上,叫竹简或木简,接着,为了携带方便,又把文字写在绢纱丝绸之上,叫帛书;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之后,出现了雕版印刷纸书,后来毕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才出现了今天市场上流行的图书。通过不同时期的图书的对比,我们发现图书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5、突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趋势。运用纵向对比,我们能发现事物是否发生了变化,同时也能明显看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以上面图书的变化历程为例,我们在对比中看到的了图书的变化历程,也发现了图书的发展变化规律:技术越来越先进,使用越来越便捷。
三、对比在记叙文中存在的形式
1、从位置上看,有并列对比、间隔对比之分。并列对比,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将两个词、两个句子、两个层次、两个部分并列书写,进行对比,中间不插入其他内容,读者一读就能发现作者在运用对比手法。这种形式有时对比的项不限定在两个,也可以是多个对比项。这种类型非常常见,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所谓的间隔对比,就是先描述对比的一项,然后叙述其他内容,接着再叙述对比当中的另一项。这种形式的对比往往因为中间夹杂着其他内容,常常被我们忽略。例如鲁迅的《故乡》对闰土的描写,初回故乡时,在母亲提到闰土时,引出了作者的回忆——描绘少年闰土;然后又写了接下来发生的很多事,之后闰土来了,再描绘现实中的闰土,二者就是典型的间隔对比。
2、从虚实上看,有实实对比和虚实对比之分。有的对比,是眼前事物与眼前事物的对比,是实写与实写的对比。例如上车写让座的过程,详细描述甲是如何做的,乙是如何做的,这些做法都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正在呈现的。有的对比,其中一项是眼前的现实,对比的另一项是通过人物对话、讲故事、引传说、作者回忆、联想、想象引入的,是另一个时空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实,这就是虚实对比。如《故乡》中见到的闰土是实写,回忆中的闰土是虚写,这就是一组虚实对比。
3、从语言呈现形式上看,有词语词的对比、短语与短语的对比、句与句的对比、层与层的对比、段与段的对比、部分与部分的对比。例如“红与黑”、“追求进步和自甘堕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等等。
四、对比与其他相近写作手法的区别
对比手法,与正衬、反衬、抑扬法三种写法存在着区别和联系。对比与衬托的差别在于,对比中的各项是并列关系,衬托中的陪衬部分和被衬托的对象有明显的主次关系,陪衬为表现核心服务;抑扬法描绘的主体是一个对象,在先扬后抑中,“扬”为“抑”服务,在先抑后扬中,“抑”为“扬”服务。
五、主要考试题型呈现形式
1、作者将......与...放到一起写,有何用意?
2、作者在第几段插入回忆(故事、某人的话、作者的想象联想)有何作用?
3、存在间隔对比关系的段落(层次、句子),是否多余,删除行不行,为什么?
4、第某段运用了什么写法,其作用或好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