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是什么意思
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是二者相当,以动衬静是`动来突出静。
动静结合:指在描写时既写动态的,又有静物的描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静)……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直窜向云霄(动)……”
以动衬静:如“蝉鸣林愈静”,以蝉鸣声来衬托林间的安静。
动静结合道家境界之一,一方面是指道家在练功方式上强调静功与动功的密切结合,要在练动功时要掌握“动中有静”,在练静功时要体会“静中有动”。动,指形体外部和体内“气息”(感觉)的运动,前者可视为“外动”,而后者可视为“内动”。静,指形体与精神的宁静,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另一方面指文学作品中道家意境的体现手法,“动静结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
典型示例: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二、以动衬静是什么意思
1、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以动衬静,通过写动反衬寂静特点。如:幽深的山洞中,传来泉水叮咚的响声。
2、以静衬动,就是通过写静反衬躁动特点。如:球场上热闹非凡,突然一号球员凌空跃起来了一个高空扣篮的优美动作,顿时球场一片寂静,一点声音都没有,过了好一会,人们欢声雷动,疯狂鼓掌、高喊。
扩展资料:
动静结合作为我国古诗词创作常用的传统艺术创作方法,它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以动衬动、动静互衬四种,被我国古代诗人在其作品中广泛而巧妙地运用,创作出了"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及艺术审美效果。
充分体现出动静结合手法绝妙的艺术表现力,因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成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必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诗词如书画,既讲究虚实相生,也追求动静相谐。动即运动,静即静止,静止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运动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二者结合则能相得益彰,形成“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以动衬静
三、什么叫“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王维《山居秋暝》。
一类是以动衬动,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四、怎样理解“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
“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是两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们通过对比或衬托的手法,来增强所要表达的意境或情感。
“以动衬静”:这种手法是通过描写动态的事物或景象,来衬托出静态的环境或氛围。
例如,在一片寂静的夜晚,远处传来微弱的虫鸣声,更能衬托出夜晚的宁静。或者在一片寂静的雪地上,只有雪花飘落的声音,更能衬托出雪地的宁静和纯洁。
“以静衬动”:这种手法是通过描写静态的事物或景象,来衬托出动态的事件或动作。
例如,在繁忙的城市街头,人们匆匆而过,只有一辆汽车静静地停在路边,更能衬托出汽车的孤独和寂寞。或者在一片寂静的夜晚,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雷声,更能衬托出雷声的震撼和力量。
这两种手法都可以增强所要表达的意境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同时,它们也可以相互转换,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要来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