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天门山的古诗是几年级的课文
望天门山的古诗是三年级的课文。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二、望天门山几年级
望天门山的古诗是三年级的课文。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三、望天门山是几年级的课文
望天门山的古诗是三年级的课文。
作者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圣)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等。
三年级望天门山诗意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诗的一、二句写了江水穿过天门山的壮丽景象,给人丰富的联想。诗的第三句写了天门山的雄姿,第四句则是用“望”作为立脚点,表现出诗人的淋漓兴会。
创作背景:
《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四、望天门山的古诗是几年级学的
望天门山的古诗是三年级学的。
《望天门山》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三首里面的其中一首,作者李白。
原文节选: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古诗赏析: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
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生平:
1、早年天才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李白先世曾迁居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后其父逃归于蜀,定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李白即出生于此。祖籍为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2、赋歌而终
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