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博物馆***的古诗有哪些
1、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
3、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自唐代崔颢的《黄鹤楼/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出自元代萨都剌的《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二、关于文字博物馆诗句
1.安阳文字博物馆讲解词
《中国文字发展史》陈列讲解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我馆的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在世界各国的文字中,中国汉字以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独树一帜,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这是任何其他文字都不能比拟的。
优美的汉字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象征。汉字不仅促进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里,您将踏上中国文字的豪华之旅,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见证汉字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同时您还可以欣赏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字,它们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您还可以看到古老的汉字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相信您会不虚此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序厅,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圣坛、圣火和圣光,它象征着中国文字的熊熊圣火点燃了古老中国的文明之光,在它的引领下,中华民族不断求索,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在东面墙壁上,您可以看到汉字的发展脉络,有刻划符号、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字,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字的百花园。与之相对的西面墙壁上则是世界其他文明中的文字,与中国文字交相辉映。
在地面上,您还可以欣赏到飞舞流淌的中华汉字。序厅就像一部戏剧的华美序幕,给人以感官上的震撼,当它的大幕徐徐落下之后,等待您的将是一场视觉盛宴。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汉字源流绎古今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是仓颉(jie)造字说。这是明代的仓颉像,仓颉生活在黄帝时代,黄帝为我国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实际上应是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共同击败了进犯中原的九黎族,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传说他奉黄帝之命创造了汉字,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颃(hang)之迹,知分理之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意思是仓颉从鸟兽足迹不同得到启发,创造了文字。
仓颉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其形象也十分怪异,有四只眼睛。
民间对他很崇拜,仅仓颉墓就不止一座,还为他建立宗庙。这是河南开封仓颉墓及陕西白水的仓颉墓及庙的照片。
实际上,仓颉只是一个传说人物,他是否存在,学界亦有争论,汉字也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创造的,因为文字具有社会性,是约定俗成的,如果真有仓颉其人,他的功绩也只是将文字整齐划一。那么,汉字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近年来,汉字起源于图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为了记录日常的活动和事件,古代先民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现,比如捕渔就画鱼网和鱼,种植就画禾苗等。这种图形文字在其它古代文明中也曾出现,如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等,都属于人类早期文明的伴生物。
随着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最近几十年间,在我国遍布南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大都发现了陶器上的刻划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上面的符号。这些符号既有形象的图画,又有抽象的记事成分,还有大量表示数字的符号,它们的发现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我们的陈列中列举了各地出土的代表不同文化的刻划符号。这里所说的文化是考古学文化,在考古学中,把不同地区但具有相同时代和相同文化特征的考古资料归为一种文化类型,并以最早发现的地点命名,比如仰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仰韶渑池村,以彩陶为代表,后来相继发现了同一时期的陕西、甘肃等地的彩陶,统称为仰韶文化。
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刻划符号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属于裴李岗文化早期,距今约9000年到7500年之前。符号刻在龟甲、骨器、石器和陶器上,都具备一定的表意功能,应视为中国文字的始祖。
1953年发现的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时期的刻划符号为7000——6000年前,共有27种,是新中国考古中发现最早的一批刻划符号。距今5000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以图像居多,较著名的有“日”、“月”、“山”等,有的在刻画之后还往往涂朱或增添小圆圈,以突出符号的功能,可能反映某种特殊的社会意义。
1992年在山东邹平出土了一件龙山文化时期刻有符号的陶盆残片,距今约4100年——4200年,其符号是在陶器烧好之后刻写上去的,笔划纤细流转,颇似后来的草书,与仰韶和大汶口文化的符号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在山西陶寺发现了属于龙山文化晚期的一个陶扁壶残片,上面的符号被文字专家释为“文”字,旁边的圆圈为现代“员”、“袁”的声旁。
无独有偶,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相当于夏代的一件陶器底部也刻有与古汉字相近的符号,这是左右两只手作拱捧状,为古汉字中的一个基本构形,专家把它隶定为“共”字。虽然这类例证不多,但它却是汉字发明和文明社会到来的一个重要信号。
这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刻划符号,如湖北的大溪、屈家岭文化、。
2.博物馆的名句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格言:“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I remeber.I do and I understand.”
“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其实,我认为还应该加上,I think and I can.
听到的是声音(单纯听觉的刺激),看到的是情景或图形(视觉、听觉的刺激),做过的是体验(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的刺激,可以形成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思考过的是烙印(与先验知识、经验综合内化,想得越多,烙印越深,内化程度越高)。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5%;但所亲身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住80%以上。”
当今社会,信息如过眼烟云,要想在大脑中留下什么东西实在是很难,所以单纯的听,只能起到暂时的记忆,时间一长,必然会忘记;而看见了,通过对右脑形象思维区的刺激,则可以让人记住更多的信息;如果是做过一遍,则通过调动身体的各种器官和感觉(而不仅仅是听觉和视觉)以及大脑的思维,给人留下记忆的则不仅仅是信息,而且还有经验,不管这种经验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假如在做的过程和以后再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大脑的神经元,不仅可以让信息和经验成为一种长期记忆,而且可以和大脑中的先验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并内化成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品格,使得其能融会贯通,灵活应对外在的变化。这才是所谓教育的目的,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F. Skinner所说,"Education is what survives when what has been learned has been forgotten."(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在其《荀子·儒效》中也有与之意思相似的文字: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荀子·儒效》
3.帮忙写一段关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字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历史,俗话说“唯楚有才”,而湖北就是以前的楚国,一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劳动节那天,我们全家人一起来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古代的文物,对它们有些更深的了解。
来到博物馆后,眼前的景象使我惊讶,蓝色的瓦片密铺而成的房顶,灰白色的墙面,使得博物馆的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博物馆分为正厅左厅和右厅,每个大展厅里都有3~8个小展厅,可知其规模非常宏大。妈妈告诉我:“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到历史的脉络。”
我们先参观的是左厅,一把做工精细的宝剑吸引了我,仔细一看,原来是鼎鼎有名的越王勾践剑,这把剑长55.7厘米,有四个剑面,纹饰精美,其刃锋利无比,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还依旧闪耀着光芒,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刚看完这把无比华丽的剑,右边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人骑骆驼灯,使我感到祖先们有多么聪明、伟大。人骑骆驼灯是一个铜人头顶着一盏灯骑在一个铜骆驼上,人们可以把蜡烛插在灯上用来照明。这个灯小巧玲珑,设计巧妙,制作得栩栩如生,就是在现在也很难造出这样精美的工艺品,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做到的呢?虽然这个青铜灯已经生锈了,但是它寄托着祖先们的希望,人骑骆驼灯是令我难忘的一个文物。
参观完左厅后我们又来到正厅、右厅进行参观,其中有曾侯已编钟、郧县人头骨、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著名的国宝,还有其他的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
参观完了博物馆,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真可谓满载而归呀!作为一个现代的“楚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我相信,我们也能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楚文化、华夏文化的明天。
4.介绍安阳博物馆的作文50字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阳市。
早上8点半,我们驱车来到文字博物馆。远远望去,他就像一位巨人,矗立在安阳。
向前走,来到博物馆正前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前有8根大柱,12根小柱组成。
博物馆的外形取于象形文字--墉。主管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鶗纹,蟠褵纹图案的浮雕金顶,是一组具有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
走进馆内,看到金光闪闪的大字--中国文字博物馆。来到序厅,看到了4块大型浮雕,他们刻画细致,人物传神。
走进一号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历史悠远,我慢慢体会着中国文字史的源远流长。
最后,我在二楼的互动厅,感受了一番古人的滋味,手拿毛笔,写上宣纸,仿佛是一位大书法家。在古代文字中,汉字被流传至今,并且发扬光大。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甲骨文发祥地的后人们为中国汉字建造起的一座殿堂!中国文字从此有了一个自己的家。
三、赞美博物馆的诗词有哪些
清代大诗人袁枚为在圆明园所做的《博物诗八篇》。
一、
寒云散过漫清新,物色楼中仔细巡。
碑刻探明千字解,石犀莫测镇河沦。
秦王广国成天府,蜀郡开山治水匀。
回首沧桑连万载,今朝一变惠何人。
译文:清凉的云朵散开穿过清新的,仔细寻找大楼巡逻。石碑铭文证明千言万语,石犀无法丈量河流的衰落。秦王、光国、成天府、蜀君、开山、蜀水。回首千年沧桑,今天谁会受益?
二、
鲸鱼腾跃客人欢,溪水河流大海宽。
礁石珊瑚萤水母,飞魟章爪海洄鳗。
玻璃隧道看鲛虎,潜艇舷窗透鲳冠。
年华豆蔻多趣味,海洋世界蔚奇观。
译文:鲸鱼跳跃,客人欢欣,溪流、河流和海洋都很宽阔,珊瑚礁荧光水母,飞刀爪鳗迁徙。璃隧道看着乌贼老虎,潜艇的舷窗从乌贼的头顶打开,豆蔻年华就能见到如此丰富的世界文物非常有趣,海洋世界非常壮观。
三、
午门亦称五凤楼,巍峨壮丽耀皇州。
献俘奏凯臣朝贺,得胜班师帝御楼。
东西亭阁鸣钟鼓,文武衣冠拜冕旒。
国家喜庆仪隆重,皇家气派耀神州。
译文:五峰塔,又称五峰门,雄伟壮丽,皇帝向凯臣献俘虏以祝贺他,赢得了这场战斗,东西两侧的亭台楼阁,敲钟鼓,供奉衣柜,全国节庆隆重,神州皇家气派璀璨。
四、
红墙碧瓦古都城,盛世康乾属大清。
逝去烟云悲旧主,集来博物获新生。
花残未解深宫妙,月暗空留宝座荣。
帝业辉煌多血泪,且由史者案头评。
译文:红墙碧瓦古城,繁荣的康乾属于清代,往事的云和悲伤的老主人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生活,花依然未解深宫绝妙,月色黯淡的天空留给王座荣誉,叶帝才华横溢,泪流满面,历史学家也对他进行了评论。
五、
颐养天年太上皇,经营宫室富堂皇。
玉山瑰宝惊稀世,九龙照壁气辉煌。
书画翰墨弥珍贵,古玩珍宝世无双。
奇峰怪壑假山秀,琼花仙草似天堂。
译文:太上皇不可管天年,不可管皇宫,玉山是世界上罕见的珍宝,九龙在墙上熠熠生辉,书法和绘画是珍贵的,古董珍品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奇峰怪山假山,琼花仙草天堂。
六、
博大精深地下楼,诸多展馆吸眸球。
优良制作青铜鼎,完好存留独木舟。
古邑风流书册籍,六朝迭兴载春秋。
辉煌历史人民创,催我挥毫盛世讴。
译文:地下建筑博大精深,许多展厅都在观球,制作精良的青铜三脚架,保存完好的独木舟。
古城的浪漫书香,六朝重演春秋时期,人民创造的辉煌历史促使我在时代的繁荣中发挥作用。
七、
皇家钟表奇珍宝,能工巧匠建奇功。
奇思妙想创新意,机灵奇巧夺天工。
男女奏乐祝万寿,花鸟唱歌动帝容。
千奇百怪眼花乱,赏心悦目帝王钟。
译文:皇家钟表是异国的珍宝。它们可以由熟练的工匠建造,奇思妙想,创新思维,别出心裁,别出心裁,男女老少弹琴祝长寿,花鸟齐鸣动荣帝,奇怪而迷茫的眼睛,令皇帝的眼睛赏心悦目。
八、
沧桑岁月古留芳,皖韵徽风一馆藏。
敬业痴儒求义利,崇文励学焕华章。
三雕艺术惊传世,百载民居竞闪光。
且喜鸠兹才俊出,赭山亮宝逸情长。
译文:安徽云徽丰收藏《时代的变迁依然香味》,专业,儒家,正直与利益,文学与灵感的反思,荣耀章,三卡文斯的艺术已经落入了世界的掌控之中,德威灵的岁月也在闪耀,西玉子手牵手,契山梁保乐在其中。
扩展资料:
作者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1]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