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示招揽人才的诗句
1.关于招揽人才的诗句
2.关于梧桐招揽人才的诗句
关于招揽人才的诗句 1.关于渴求人才的诗句
为伊消得人憔悴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科学使用人才。)
吹尽狂沙始到金
(人才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千锤百炼的打磨)
千树万树梨花开(谁能汇聚更多的人才谁就能拥有主动权)
唯才是举
思贤若渴
青青子拎,悠悠我心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的千古佳句,网罗人才、建功立业的紧迫感,以及他感到人才难得、岁月磋论的苦闷,把自己对人才的渴望比作少女对意中情郎的追慕,又畅想“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人才济济一堂的情景)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
孙中山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管仲
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
——
邵谒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吗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
欧阳修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
康熙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
胡瑗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
孙中山
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
刘向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
杜甫
2.关于人才的诗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收起
3.人才发展的诗句
赵翼【论诗】
[全文]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4.关于人才发展的诗句有那些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雪中书怀》
唐代:杜牧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縆升,若鸾凤葳蕤。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折桂令留京城作》
元代:梁寅
龙楼凤阁重重,海上篷莱,天上瑶宫。锦绣人才,风云奇士,衮衮相逢。几
人侍黄金殿上,几人在紫陌尘中。运有穷通,宽着心胸,一任君王,一任天公。
《重送刘十弟判官》
唐代:杜甫
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滞留。
本枝凌岁晚,高义豁穷愁。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
《和乐天刘家花》
唐代:元稹
闲坊静曲同消日,泪草伤花不为春。
遍问旧交零落尽,十人才有两三人。
5.和人才有关的诗句
满江红魏了翁
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
须认取、天根一点,几曾休息。
未问人间多少士,一门男子头头立。
只其间、如许广文君,谁人识。
冠盖会,渔樵席。豪气度,清标格。
要安排稳当,讲帷词掖。
蜀泮堂堂元不恶,犹嫌偏惠天西壁。
嘱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都留别诸公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康有为
一代才人孰绣丝,万千作者亿千诗。
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
正始如闻本风雅,丽葩无奈祖骚词。
汉唐格律周人意,悱恻雄奇亦可思。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味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这首《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是诗人自述诗歌创作发展之路的诗,亦即是诗人成才过程的回顾总结。正是投军西北,参与军机,投入朝廷内外的政治斗争,丰富了他的生活,使他领悟到了诗中“三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杰出诗人。陆游这首诗所形象提示的,正是“实践出人才”这一人才成长的规律。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关于梧桐招揽人才的诗句 1.关于“梧桐”的诗句有哪些
1、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唐·孟浩然《句》
2、十二珠帘卷秋月,霏霏凉露下梧桐。——元·萨都剌《赠来复上人四首其四》
3、芳草满庭飞燕子,晚凉和雨在梧桐。——明·文徵明《晚雨饮子重园亭》
4、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5、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唐·李白《效古二首其一》
6、四十日秋无点雨,谁将消息到梧桐。——宋·方岳《秋热其一》
7、台越还闻走麋鹿,墟吴真见有梧桐。——明·沈周《读吴越春秋》
8、白纻乌纱青宝玦,紫鸾黄鹄碧梧桐。——宋·杨万里《和章德茂少卿拉馆学之士四人访王德脩提干》
9、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明·何景明《雨夜似清溪二首其一》
10、离情满江汉,秋色入梧桐。——明·黄瑜《送张九衢都帅北上时镇惠潮》
11、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唐·高适《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12、晓霜凝耒耜,初日照梧桐。——唐·卢纶《和考功王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居》
13、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唐·杜甫《遣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63393735闷奉呈严(一本有郑字)公二十韵》
14、麒麟游甸苑,凤鸟集梧桐。——明·祝允明《都门赠吴渊父》
15、满耳蛩声秋唧唧,玉阶寒露冷梧桐。——清·杨淑贞《秋夜》
17、16、玉醑金钗香梦断,归来晴月挂梧桐。——宋末元初·方回《饮商氏普安堂(大震)》
18、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种梧桐。——宋·葛天民《小亭》
19、绿苔侵杖屦,秋色近梧桐。——宋·刘敞《庶几堂》
20、仰看阳光只见空,不如影里看梧桐。——宋·杨万里《小憩揭家冈谛观桐阴》
2.有关梧桐的诗句
【年代】:北宋【作者】:张耒【作品】:夜坐【内容】: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年代】:北宋【作者】:晏殊【作品】:清平乐【内容】: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年代】:北宋【作者】:晏殊【作品】:清平乐【内容】: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祝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年代】:北宋【作者】:晏殊【作品】:破阵子【内容】: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年代】:北宋【作者】:晏殊【作品】:撼庭秋【内容】: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年代】:北宋【作者】:晏殊【作品】:采桑子【内容】: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年代】:北宋【作者】:晏几道【作品】:行香子【内容】:晚绿寒红,芳意匆匆。
惜年华、今与谁同。碧云零落,数字征鸿。
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流波坠叶,佳期何在,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年代】:北宋【作者】:李清照【作品】:忆秦娥【内容】: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保。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年代】:唐五代【作者】:温庭筠【作品】:更漏子【内容】: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年代】:唐五代【作者】:孟郊【作品】:列女操【内容】: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煜【作品】:相见欢【内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白【作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内容】: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白【作品】:古风【内容】: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1],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2]。【年代】:唐五代【作者】:曹邺【作品】:早起【内容】: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3.关于描写梧桐树的诗句
常见诗句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这里我列一首: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4.有关梧桐的诗句
【年代】:北宋【作者】:张耒【作品】:夜坐【内容】: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年代】:北宋【作者】:晏殊【作品】:清平乐【内容】: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年代】:北宋【作者】:晏殊【作品】:清平乐【内容】: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祝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年代】:北宋【作者】:晏殊【作品】:破阵子【内容】: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年代】:北宋【作者】:晏殊【作品】:撼庭秋【内容】: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年代】:北宋【作者】:晏殊【作品】:采桑子【内容】: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年代】:北宋【作者】:晏几道【作品】:行香子【内容】:晚绿寒红,芳意匆匆。
惜年华、今与谁同。碧云零落,数字征鸿。
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流波坠叶,佳期何在,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年代】:北宋【作者】:李清照【作品】:忆秦娥【内容】: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保。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年代】:唐五代【作者】:温庭筠【作品】:更漏子【内容】: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年代】:唐五代【作者】:孟郊【作品】:列女操【内容】: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煜【作品】:相见欢【内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白【作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内容】: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白【作品】:古风【内容】: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1],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2]。【年代】:唐五代【作者】:曹邺【作品】:早起【内容】: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5.与“梧桐”有关的诗句都有哪些
1、梧桐影·落日斜
唐代:吕岩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2、咏梧桐
清代:郑板桥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3、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清代:纳兰性德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4、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
宋代:苏轼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5、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五代: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二、录用人才要讲究什么
曾国藩指出,古代人评论将领之材,往往神乎其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相比,各种各样的长处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没有一条短处。这恐怕是史书上过分渲染的话,不是将领必须具备的品德吧。总的来说。衡量人才要不拘一格,评论事情不能过于苛刻琐细。不要因为一点点腐朽就丢弃几抱粗的大木,也不要因为几个小网眼跑掉大鱼。
选择人才。应以德才为本,而以资序为末,要不拘一格,大胆选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才者毕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以资历为序,择人而用者,多有发生。有的甚至成为一些领导者的习惯做法。按曾国藩的说法如此选用人才会带来三大弊端:
第一,贤愚不分。人之才能各不相同。而人之时日,不差分秒,假如循序渐进,等授其职,必然造成职同而才不同,位等而能不均。有的能当其位,事半功倍;有的则勉为其难,事倍功半;有的甚至敷衍塞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事毕功成必需各方配合,既然有勉为其难,敷衍塞责者,必会出现左进右退,前松后紧,上急下缓状态,那么,成事之望,又从何谈起。宋代的章得象,“终日默然,如不能言”,一向以无所作为著称,也居然一步一步地做到丞相。南宋时陈亮就指责这种用人法是:“凡事必集议,除授必资格,才者以跌弛而弃,不才者以平稳而进;正言以迂阔而废,巽言以软美而入;奇论指为横议,庸论谓有典则。”若都以循序进以章得象等庸碌之辈,则必国弱民穷,“朝纲”尽失。
第二,赏罚不明。南宋通议大夫叶适曾说过,如果选拔人才只是“计日月,累资考”,“资深者叙进,格到者次迁”,那么,“贤否混并而无所别”,人们只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因为。虽然不能把升迁擢用作为奖赏的手段,但是,不能否认,升迁本身确是对贤能有功者的信任、重用,确能对人产生一种鼓舞力量,尤其是那,些心怀大志,事业心强,待机一展宏伟抱负的贤能之士更是如此。所以,古人说:“大贤不待次而举,大恶不待次而诛。”否则,将造成赏罚不明、法制不存的混乱状态。
第三,阻塞才路。“限以资历则取人之路狭;不限资历则取人之路广。”择人以资历为序,“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先进山门为师,后进山门为徒”,必然使贤者望而止步,能人避而他就。因为,贤能之士满腹经纶,本可一展抱负,现在要其年复一年,等待时日,空怀“绝技”,如同乞丐,岂不有负“十年寒窗”,而且天下之大,容身之地颇多,“此山无食,便去他山”也就未尝不可。汉时,刘邦对这个问题就非常注意,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出身和资历。在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大多来自基层,有的甚至刚来投奔就委以重任。例如陈平投归刘邦以后,立即被任以护军中尉之职,’并昭示全军,树其威信,正因为如此,天下志士能人,争相投奔,竞相尽职尽力。宋朝嘉韦占二年进士考试,欧阳修任主考。当他读到应考的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言,不禁拍案称绝:“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苏轼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北宋文坛巨擘。假如欧阳修以资历取人,初出茅庐的苏轼岂能“出人头地”,后来居上。
既然,以资历取人弊端很大,那么,作为一个领导者就应力求戒除。要像曾国藩那样“衡材不拘一格”,那样才会使自己的事业得以发展。
曾国藩选用人才,往往就大胆录用,不拘一格。曾国藩兴办洋务的得力干将薛福成就是通过这种不拘一格的求贤方式进入曾氏幕府的:
同治四年(1865年),在古城金陵恢复已中断十二年之久的江南乡试,初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亲自主持,乡试结束,曾国藩收到署名江苏无锡落榜秀才薛福成呈送的治理两江方略《上曾侯书》。薛福成在洋洋洒洒的万言书中,提出“养人才、广垦田、兴屯改、治捻寇、澄更治、厚民生、筹海防、挽时变”等八项建议,并在每项建议中都附有具体实施方法。全篇呈词条理清楚,文笔流畅,曾国藩大为嘉许,不久便召见,在谈话中,曾国藩得知薛福成饱读经世之作,不仅胸怀治国天下的宏伟抱负。而且具有改革内政外交的真才实学。因而不嫌薛福成不擅八股文,只是一个落第秀才,当即揽其人幕。此后,薛果然不负所望,一直跟随曾国藩南征北战,深受曾之器重。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薛福成出任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以后又越次升补为左副都御史,并以其所撰写的大量的政论、奏疏等等,被公认为当世谈时务的巨擘。
另一得力助手罗萱的入幕也颇具传奇色彩:
曾国藩奉命办团练,招揽人才之时,“湘乡奇伟非常之士,争自创磨立功名,肩相摩,指相望。”罗萱是最早应募到曾门的人之一。传说当时每天都有百十人到营中报名,曾国藩一一召见,问询长短,稍有才能的人都留下来。一天,曾国藩已招见多人,倦极不见客。正在似睡非睡时,忽听外面有吵声,起身向窗外一望,但见一位身材不高,只穿一件单衣的青年人被守门人拦住。青年人声音琅琅。气质非凡,但任凭怎样讲,守门人仍不放行。青年人也不气馁,大有不见曾国藩不罢休的气势。正在僵持之际,曾国藩推门而出,并喊住守门人,对青年人说:“听君的声音爽朗圆润,必是内沉中气,才质非凡之人。”遂将其引入上宾之位,俩人叙谈起来。这位敢闯军门的青年姓罗,名萱,字伯宜,湘潭人。其父汝怀,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曾任过芷江学训导,候选内阁中书,以学行闻于时,著有《湖南褒忠录》。罗萱生有夙慧,工诗文书法,能传其父学。为诸生,屡列优等。倡导经世之学,领湖南诗坛风骚数百年、著名的封疆大吏贺长龄,以“家风不可及”闻名遐迩的新化邓显鹤、沈道宽对他都很器重。随后,曾国藩立即决定让罗萱掌管书记,日常文牍往还,也一并交给了他。
曾国藩率湘军东下时,罗萱以亲老欲辞,但曾国藩写信请他人府,并说:“今专足走省,敬迓文旆,望即日戒涂,惠然遄臻,无为曲礼臆说所误。蟾蜍裹沙而不行,於菟腾风而万里。士各有志,不相及也。千万千万!祷切祷切!”。咸丰五、六年(1855~1856)间,是曾国藩处境最困难的时期。军马倥偬,而客居江西,兵饷皆不宽足,又受太平军石达开部不时攻袭,常常是停泊船上,不用说安生休息,性命也时有不保。为了取得朝廷的信任,还必须经常奏报军中缓急。而罗萱上马操剑,下马走笔,兼具文武,形影不离,是难得的人才。曾国藩每有上疏,罗萱皆操笔如流。有时“警报骤逼,势危甚”,罗萱也“甘心同命”。又时常调节诸将之间的矛盾,使各当其意以去。六年,翼王石达开入江西,攻陷瑞、临、袁、吉;抚、建诸郡,省城孤悬。罗萱领湘军三千人攻建昌,城即破,但太平军援军忽至,都司黄虎臣战死,城未攻下。于是曾国藩又令其攻抚州,将至,又得知曾国华、刘腾鸿等自鄂援江攻瑞州,曾国藩又令他自抚州赴瑞合攻。在瑞州,罗萱与刘腾鸿等与太平军展开了殊死战,八战皆捷,取得了瑞州战役的胜利。
曹操在这方面也是用人高手。
许褚只是乡间一名壮士,一到曹操手下就被拜为都尉,赏劳甚厚,他果然不负重望,作战勇猛无比,多次在危急时刻,舍身救下曹操性命,正应了那句话“古来忠烈士,多出寒贱门。”不以出身门第取人,使才干卓越的“卑贱者”脱颖而出,这才是真正的选才之道。反观今天有些领导者,在实践中常犯“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的错误。柳宗元就此责问过:若国家官员一定出自仕宦名门,那么即使他一无是处也要用吗?出自平民,即使他才堪重任,也是要弃之不用吗?如此说来,任用官员,是取他的才干呢,还是取他的姓氏呢?由此,我们更应该学习曹操的选才魄力和勇气。在西安市举行的一次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聘大会上,许多农民被选拔进公务员队伍。
其实,历史上有众多出身寒微的人才,都曾被破格提拔,成为一代英豪。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做过厨师的商汤辅相伊尹,被商汤慧眼识英雄,破格提拔为相,使商汤功霸天下。秦国大夫百里奚曾以乞食为生。他原为虞大夫,虞亡时被晋国俘虏。作为陪嫁之臣送入秦国,在秦国喂牛;出走至楚后,又被秦穆公以五张黑羊皮赎回,故号称“五羊大夫”。公孙枝将其荐与秦穆公,请求委以舌职,秦穆公不了解百里奚,说,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人,还要委他官职?岂不为天下人耻笑!公孙枝说,举贤任能,世人都会认为你君王英明,臣民顺服,会有什么人耻笑你呢?穆公遂用其为大夫。穆公在百里奚的帮助下,将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事例说明,只要是人才,无论其出身如何微贱,都应当委以重用。那种用“有色眼镜”选才的人,只会使人才外流、人才荒废。
因此,像曾国藩所讲的,选才不要凭资历。
在选拔人才不凭资历方面,曹操堪称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他与袁绍兄弟之间在选才是否论资历问题上曾有过一场尖锐的冲突,当时十八路诸侯在汜水关前被董卓的大将华雄打得束手无策,无人敢应战。关羽自告奋勇,愿前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袁绍问是何人,又问现任何职。公孙瓒介绍关羽是跟随刘玄德的马弓手,袁术立即大怒说,你怎敢欺负我各路诸侯没有大将?凭你一名小小的马弓手,就在此胡言乱语,给我打出去。袁绍也在一旁添油加醋,说什么用一名马弓手出战,必被华雄耻笑。曹操却极力阻止袁氏兄弟,坚持让关羽出战,并叫人“酾热酒一杯”,以壮行色。关羽这才“停盏施神勇,温酒斩华雄”,立下“威镇乾坤第一功”。这时曹操非常高兴,而袁绍却仍大怒,并把关羽、张飞都赶出了大帐。曹操批驳袁绍,得功者应该赏赐,为什么要计较出身的贵贱、资历的高低呢?然后,为刘、关、张三人送去酒肉进行抚慰。在这里,曹操的惟才是举不计资历的选才主张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而袁氏兄弟的任人惟贵任人惟资的旧观念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种不同的选才观,为袁氏兄弟的覆灭和曹操的胜利埋下了令人信服的伏笔。
古人曾经指出:“资格为用人之害。”资格这把软刀子,不知虐杀了古往今来多少有用之才。任人只看资历,只看过去的业绩,依仗特权论资排辈,在我国古代几乎代代相传。时至今日,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在选拔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时候,也不自觉地戴上“有色眼镜”,以资历来评选人才,使企业的有识之士不被提拔、任用,这不能不说是这些企业领导者在选才的观念上还带有封建士大夫的色彩。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用人唯资。就会僵化和凝固,就会失去朝气勃勃的生命力,从而停止前进的脚步。曹操的选才正揭示了这个道理。
同样,真正地不拘一格,还需要选才不要以年龄的大小为标准。
年轻,未必都不堪重任。曹操所选的文臣武将大多是英俊青年。荀或投靠曹操时才29岁。因其屡立功勋,从司马升至尚书令。郭嘉27岁就被曹操拜为祭酒。曹操与郭嘉论天下事,深为其才智所折服,郭嘉追随曹操11年,多立奇勋。除曹操外,东吴的孙权重用的大多也是青年人。周瑜33岁挂帅,东吴老臣多不服气,资辈最高的程普被任以副将之职,心中更为不服。程咨回来告诉程普说周瑜调兵如何动止有法,程普惊赞,乃亲诣行营谢罪。在事实面前,程普不得不佩服孙权的任人选才。鲁肃投奔孙权时才20岁,但能充分发挥其才智,贡献杰出。
以上这些史例,都说明一个道理:只要有才智,年纪轻轻负以重任,干大事是完全可行的。
三、带人才的成语
带人才的成语只有三个:人才济济、人才辈出、一表人才。
一、人才济济
1、拼音:rén cái jǐ jǐ
2、释义: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3、出处:周代·先秦诸子《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翻译:人才很多,都听从天正的命令。)
二、人才辈出
1、拼音:rén cái bèi chū
2、释义: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
3、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第六》:其中人才辈出,一人胜似一人。(他们之中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一个比一个厉害。)
三、一表人才
1、拼音:yī biǎo rén cái
2、释义: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风度潇洒。
3、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放着你这一表人才,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幺!(翻译:放着你这样容貌俊秀端正的人,还怕不能嫁一个中意的丈夫吗?)
扩展资料
一、人才济济近义词:彬彬济济
1、拼音:bīn bīn jǐ jǐ
2、释义:解释是形容人才盛多的样子。
3、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而目前由学塾以升入学院教育者彬彬济济。(翻译:而目前由私塾学习进入学院接受教育的人才十分的多。)
二、一表人才近义词:仪表堂堂
1、拼音:yí biǎo táng táng
2、释义:形容人外表端正、举止大方、姿态威严。
3、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十三郎仪表堂堂,好个军将。(翻译:十三郎外表端正、举止大方,是一个姿态威严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