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宵节花灯都有哪些样式
1、走马灯。2、关刀灯。3、兔子灯。
走马灯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关刀灯是按照传说中的关公生前使用青龙偃月刀而制作成的。它有保护平安的寓意。兔子灯为三头并列共一体,中间的头很大,俗称“兔婆”,两边的头较小,故称“细兔子”。用竹篾作骨架,以红、白、绿纸糊成,中插灯芯,点燃后提着走。由于兔子会生子,所以兔子灯有多子多孙的意思。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阳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
二、除了闹花灯外,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还有哪些
每年过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大抵会停下手里的活计,团圆的团圆,拜年的拜年,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有人说,大年初一应该是最热闹的一天,但是许多人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过得比春节还热闹。
元宵节和春节一样,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和我们国家其它传统节日一样,元宵节也有许多代代相传的古老习俗。
那么元宵节除了闹花灯以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呢?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的习俗会不会有所不同呢?答案是肯定的。
元宵节,除了大家都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以外,还有别的“活动”。这些活动因地域不同,各有特色,很是有趣。但是许多带有地域特色的有趣习俗,已经渐渐被人遗忘,留在上一辈的记忆中了。
1、儿时记忆里,家乡的元宵节习俗颜小二生在武汉、长在武汉,是武汉人。虽说武汉是大城市,但是颜小二是武汉城郊长大的孩子,也有幸多少能目睹些老一辈传下来的近乎看不到的习俗吧。
记忆里,元宵节排场很大,除了吃元宵、猜灯谜、逛灯会这些常见的元宵活动也会舞龙。但舞龙并不是只有正月十五舞,从正月初八开始舞,一直到正月十五的晚上。正月十五的晚上,就会把舞龙的“龙架”烧掉,而舞龙时穿的衣服,则留在来年舞龙时穿。
记得小时候在元宵节这天偶尔会看到舞龙。
当舞龙从家旁经过的时候,想邀请舞龙到自家来舞的话,“放鞭接龙”即可。听到鞭炮声,舞龙的人们就会舞着龙到这家门口耍上一耍,而邀请龙来自己家的主人此时也需要放鞭。舞毕,请龙的主人会给个红包,算是喜气。
只是可惜的是,这些年倒是很少再见到这样的场景了。
不知道是舞龙人老了,还是我们这年轻一辈淡忘了这些过去的“热闹”,也是有些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舞龙,颜小二家里长辈说,以前甚至还有舞龙求子的说法。说是家里如果想要生儿子,会在正月十五舞完龙以后,将舞龙时的龙珠“请”到家里来,以此“求子”。当然,孩子肯定不是“请龙珠”请来的。大抵也算是图个热闹吉利。
现如今,随着人们知识文化水平提到,很少会看到有人“请龙珠”求子。而“请龙珠”这样的习俗,大抵只能留在老一辈的记忆里了。
2、四川人不一样的元宵节习俗--“偷菜”?除了我记忆里的元宵节,其它省份的元宵节习俗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大抵都没有让我太意外,唯一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四川人的元宵节习俗。
四川人元宵节习俗有一个说法叫“四偷”,即“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
而“偷青”有强身的说法,“偷汤圆、偷檐灯、偷红”和颜小二前面说家乡习俗“请龙珠”一样,是为了“求子”。
而四川这边,还有一些村子保留了“偷青”的习俗。
所谓“偷青”,顾名思义,就是趁着夜色跑到别人田里“偷菜”,禾苗、青菜都可以。这种行为背后的说法就是沾一点富有人家的“运气”,去除晦气。
而现在去“偷青”,并非真正“偷菜”,体验这个习俗的人们更多是走一下形式,感受节日氛围。
3、当代打工人的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有趣得多,只是这之中的趣味与习俗,被我们渐渐淡忘,也是个遗憾。
现如今,我们可能不分武汉人、四川人、北京人……我们大多有个共同的名字“打工人”。
那么打工人的元宵节会怎么过呢?可能与往常没什么不同,大抵是挤地铁上班,然后工作,再然后下班,回家。
但是,说相同又不同,元宵节的晚上,大多打工人会给自己“加餐”,他们的晚餐桌上,可能会多上一碗圆嘟嘟的“白胖子”,也就是汤圆,又叫“元宵”。
多说一句,意外得知原来四川人吃的汤圆是肉馅的!而颜小二作为武汉人,没有吃过肉馅元宵,武汉这边吃的汤圆都是甜的,而我个人很喜欢吃芝麻馅的汤圆。另外,母亲从菜市场买回来的汤圆面捏的不带馅的汤圆,也是很好吃的!
你呢?你家乡的元宵节有什么不一样或者被渐渐遗忘的习俗?你们的汤圆又是什么样的呢?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三、赏花灯的习俗是什么样的
赏花灯的习俗有猜灯谜、吃元宵、舞狮子。
1、猜灯谜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汉族民间都要挂起彩灯,人们在观赏灯笼的时候,还可以猜灯谜,猜中还会有奖品。小的时候边吃着糖葫芦边认真地参与猜灯谜的游戏,猜中了到指定地点去兑换奖品即可。
2、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为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3、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逢元宵佳节,大部分地区都会进行表演舞狮子节目,民间传说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
赏花灯:
赏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一般在元宵节举办活动,按字面理解为观赏灯。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仪式,要算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灯会。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灯会兴于唐,盛于宋,明朝时达到顶峰。
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在这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赏花灯了,赏花灯又叫闹花灯,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古时候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会亲手制作精美独特的花灯,挂在家门前。十五的夜晚,五彩缤纷的花灯,与天上的明月,共同组成美好的盛景。这天人们会在天黑之后在街头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观赏花灯,感受热闹的气氛。
四、元宵节闹花灯形式是什么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在隋代以前已经见于文字记载。据《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五卷中记载:
以近世风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灯游戏,奏请禁之。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资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
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人们都在大街上尽情狂欢,鼓声震天,火光照地。人们不惜钱财,比花灯的规模和精巧。而且家中所有的人,也不分主仆,不论贵贱,不管男女,一切等级、性别、贵贱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阂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欢歌笑语同花灯了。
正月十五闹花灯风俗的兴起时间,大约在550年至580年之间。从这一习俗产生的时间、地域及风俗内容来推测,它的兴起与佛教的流传有关。
《涅槃经》说,如来佛死后火化,将其舍利子装在精美的罐中,安放在金床上。佛门弟子一边散花一边奏乐,并每绕城一步点燃一盏灯,以此来表示对如来佛的悼念。
但《涅槃经》没有明确记载这些悼念活动就在正月十五进行。《西域记》所说的僧俗共同观看舍利放光的习俗,则明确说是正月十五。